2024年4月 第1093页
-
什么是七不善律仪
【佛光大辞典】即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不律仪之七种恶戒。反之,为七善律仪。此七不善律仪各配以上、中、下三品之心,而有二十一种,再配以贪、瞋...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30) -
什么是全缠派
【佛光大辞典】巴利名 Pārupananikāya。又称通肩派。为缅甸上座部佛教派别,约形成于十八世纪初。以比丘外出化缘时,须将僧衣披覆两肩,故有此称。十九...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25) -
什么是五种行
【佛光大辞典】(一)为法华经卷四法师品所说五种法师之行。谓于经文能:(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法华文句卷八上](参阅“五种法师”...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48) -
什么是法念处
【佛光大辞典】梵语 dharma-smrty-upasthāna,巴利语 dhammesu dhammānupassī viharati ātāpī...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20) -
什么是七分全得
【佛光大辞典】凡为他人布施供养以追福者,若能精勤护净及奉献佛僧,他人可得一分功德,七分功德自受,合为八分功德。其来源不明,疑系受印度人分身体为八部分(梵 ast...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35) -
什么是共不共
【佛光大辞典】(一)为“共”与“不共”之并称。共,即共通之意;不共,则指特殊而不共通之意。关于“共”与“不共”之分别,有下列数种: (一)就教法而言,共通于诸乘...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84) -
什么是五种言说
【佛光大辞典】言说之相有五种类别。即:(一)相言说,执着色等诸相而生之言说。(二)梦言说,依梦中所现虚妄境界不实而生之言说。(三)执着言说,以念过去之所闻所作而...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29) -
什么是七分别
【佛光大辞典】唯识家将心识之认知作用分为有相、无相、任运、寻求、伺察、染污、不染污等七种分别。据瑜伽师地论卷一所释:(一)有相分别,谓于过去所受之义,诸根成熟而...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27) -
什么是法性三昧
【佛光大辞典】指体得法性之理。即日常行为与法性绝对之理一致。马祖语录(卍续一一九·四○六下):“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长在法性三昧中;着衣吃饭,言...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35) -
什么是共不共四变
【佛光大辞典】据宗镜录卷四十九载,阿赖耶识变现根身、器界等相,依共业、不共业之所感,可分为四种,即:(一)不共中不共变,如眼等五根之胜义根,乃自己第八识中最初之...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41) -
什么是五种念诵
【佛光大辞典】念诵之法可分五种。一般经轨多列举四种念诵之说,仅秘藏记与金刚界对受记举出五种念诵之名。(一)秘藏记之五种:(一)莲华念诵,即诵声仅闻于自耳之念诵;...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29) -
什么是七分获一
【佛光大辞典】为去世之父母亲族作追荐回向,若死者生前不信道德,不修善因,多造众罪,于一切圣事功德利益,七分之中仅得其一。[灌顶经卷十一、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p...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27) -
什么是法性土
【佛光大辞典】指法身所住真如法性之土。亦即佛身所依之土。又作法身土、法性净土、法土。为三土之一,四土之一,五土之一。大乘义章卷十九(大四四·八三五中):“法性土...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45) -
什么是共不定过
【佛光大辞典】因明用语。共,梵语 sādhārana;不定,梵语 anaikāntika。因明三十三过中,因(理由)十四过之第五,六不定之一。为因之范围太广,...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34) -
什么是五种性
【佛光大辞典】梵语 pa馽a-gotrāni。指众生之五种种性。又作五种姓、五性、五种种性、五乘种性、五种乘性。法相宗将一切有情众生之机类分为五种,而定可成佛...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133) -
什么是共分修三昧
【佛光大辞典】为成实论所举之一分修、共分修、圣正等三三昧之一。指修行禅定时,定与慧共修之三昧法。成实论卷十二(大三二·三三五上):“共分修者,若修定亦修慧,是世...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