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录是什么意思?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3-29 阅读(
掌理登录僧尼名籍与僧官补任等事宜之僧职。推行此类职务之官署则称僧录司。又有以僧录、僧录司通用,并指掌管僧尼事务之职称。姚秦时初设此职名,据梁高僧传卷六僧■传载,后秦姚兴以僧■为僧主(僧正),僧迁为悦众,法钦、慧斌共任僧录,此即僧录职称之嚆矢。其位原居僧正之下,掌理僧众之人事等。至唐代,则置僧录于僧正之上,统领全国寺院、僧籍,及僧官补授等事宜。宪宗元和年间(806 ~820),于两街功德使下设僧录,以灵邃、端甫分任右街、左街僧录。文宗开成年间(847~859),以云端为两街僧录,此系将左右僧录司并为一职,而由一人任之。其后宣宗大中三年(849)、八年、懿宗(860~873 在位)、僖宗(874~889 在位)之时,皆曾敕任僧录之职。昭宗乾宁年间(894~897),以觉晖补两街副僧录,是为设置副僧录之始。其后,五代之后晋高祖、出帝、后周太祖,及北宋太宗、真宗、南宋孝宗等诸帝亦皆设置左右街僧录、副僧录之职。

 宋代之左右街僧录司并属鸿胪寺,后废止鸿胪寺,遂将左右僧录并入礼部。北宋时,僧录司中,除僧录、副僧录之外,尚有讲经首座、讲论首座;僧录之下,又设置鉴义,管理庶务。南宋时,废止讲经、讲论首座,增设额外鉴义。元代时,州郡有僧录、判正、副都纲等职。至明代,京师设置僧录司、道录司,掌管天下之僧道。僧录司设于洪武十五年(1382),其内置正六品左善世、右善世,从六品左阐教、右阐教,正八品左讲经、右讲经,从八品左觉义、右觉义,掌理佛教各种事务。各直省中,府属置僧纲司,内设都纲一人、副都纲一人;州属置僧正司,内设僧正一人;县属置僧会司,内设僧会一人,皆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任之。至清代,太宗天聪六年(1632)始设僧官,顺治年间(1644~1661),沿袭明代旧法定品制,然除善世、阐教、讲经、觉义各有左右二人之外,另有正印一人、副印一人。

 日本受我国之影响,室町时代以后,禅林间设有僧录。后圆融天皇康历二年(1380 ),以相国寺之春屋妙葩为僧录。足利义满时(永德三年,1383)改鹿苑院充僧录司,掌理禅刹大小诸事,及有关幕府政治外交,乃至文书简牍等,权势日大。足利义教时,僧录司移至鹿苑院旁侧之荫凉轩,先后有绝海、无求、容谷、芳乡、光邻等尊宿任此职。然至文安二年(1445)以后,大德寺、妙心寺、总持寺、永平寺等诸大寺陆续脱离僧录司之管辖。元和元年(1615),德川幕府下令将僧录司迁至南禅寺之金地院,并以崇传任此职,由于崇传受幕府之礼遇信任,故于一时之间,僧录之职不仅掌管禅刹,权力亦旁及一般之寺社。直至宽永十二年(1635),由于另行任命‘寺社奉行’之职,僧录之职权遂逐渐式微,而仅掌理临济宗五山派之事务。

 于高丽,有关僧录任命之情形,据高丽史卷八记载,文宗二十一年(1067)曾任命道元为右街僧录,其时并拣择戒行清严者常住兴王寺。直至李朝世宗六年(1424),始废止僧录司之职。[大宋僧史略卷中左右街僧录条、释门正统卷四、佛祖统纪卷十七、卷四十一、入唐求法巡礼记卷一、唐书百官志注、宋史职官志第一一八鸿胪寺条、明史职官志第五十、第五十一、清会典礼部祠祭清吏司注](参阅‘左右街僧录司’1898) [佛学大词典]

分享

复制链接

alstonduan@163.com

发送邮件
本站唯一联系方式为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