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是什么意思?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3-29 阅读(
华严宗将断绝一切言语思虑之佛境界,称为性海果分,即毗卢遮那佛之法门;相对于此,应众生机缘而说教之缘起因分,即普贤菩萨之法门。普贤菩萨在人格上乃等觉位之菩萨,由理而言,则象征理、定、行,为诸佛之本源,亦为一切诸法之体性,若入果位,称为性海。故信、解、行、证一切普法者,不问凡圣,皆称为普贤,体悟此种一乘普贤之大机境界,称为普贤境界。

 华严孔目章卷四举有三乘普贤、一乘普贤二种,每种复各有人、解、行三重,故称六种普贤。于三乘普贤中,人乃法华经所说之普贤菩萨;解乃法华经所说之会三归一等趣入一乘之正解者;行乃法华经普贤品所阐明之普贤行。于一乘普贤中,人系见于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普贤菩萨;解系指华严经普贤品六十行门中所说普遍与深入乃互相融合不可思议之境界;行系指华严经离世间品之十种普贤心及十种普贤愿行法。

 又普贤行愿,指十大愿,即:(一)礼敬诸佛,常礼敬一切佛。(二)称赞如来,常称赞如来之德。(三)广修供养,常侍奉一切佛,并予最上之供养。(四)忏悔业障,常忏悔无始以来之恶业,并遵守净戒。(五)随喜功德,常随喜一切佛、菩萨乃至六趣、四生所有之功德。(六)请转法轮,常礼请一切佛宣说教法。(七)请佛住世,请求佛、菩萨不入涅槃,而能住于世间说法。(八)常随佛学,常随毗卢遮那佛,而学佛之教法。(九)恒顺众生,应众生种别,而作种种供养。(十)普皆回向,将以上功德,回向于一切众生,以完成佛果之愿。

 若能将以上十种行愿相续不断实践力行,则可完成普贤菩萨之诸行愿海。又人若能以深信之心,受持大愿,或读诵或书写,亦可得种种功德。[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参阅‘三圣圆融观’643) [佛学大词典]

分享

复制链接

alstonduan@163.com

发送邮件
本站唯一联系方式为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