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喜?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3-31 阅读(
梵语su-manas。即心中适悦之相。为五受之一,称为喜受;又为二十二根之一,称为喜根。依俱舍论卷三载,初静虑、第二静虑及欲界等,其心悦之行相粗动,具有喜贪,称之为‘喜’;第三静虑之心悦,其行相安静,已离喜贪,则称为‘乐’。成唯识论卷五则谓,初静虑与第二静虑之近分及欲界,其心悦称为‘喜’;而在初静虑、第二静虑之根本之心悦,既可称为‘喜’,亦可称为‘乐’。

 经典中所谓‘踊跃欢喜’等语,即表示听闻佛陀说法时之状态。大乘菩萨十地中之第一地,即是欢喜地。据世亲十地经论卷二载,欢喜分为三种,有心喜、体喜、根喜。次举九种:(一)敬欢喜,指恭敬三宝之喜。(二)爱欢喜,指乐观真如法之喜。(三)庆欢喜,指自觉所悟殊胜之喜。(四)调柔欢喜,指遍益身心之喜。(五)踊跃欢喜,指遍益身心,满足之喜。(六)堪受欢喜,指见己接近觉悟之喜。(七)不坏欢喜,指调伏、解说、论议时,心不动摇之喜。(八)不恼欢喜,指教化摄取众生,慈悲调柔之喜。(九)不嗔欢喜,指众生威仪不正亦能不怒之喜。[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九、卷一四二、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七、俱舍论光记卷三、成唯识论述记卷五本、百法问答钞卷一、唯识论同学钞卷五之四](参阅‘欢喜’6898)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分享

复制链接

alstonduan@163.com

发送邮件
本站唯一联系方式为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