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sam!gha^vas/es!a。音译僧伽婆尸沙。五篇七聚之一。指戒律中仅次于波罗夷之重罪。又作众余、众决断、僧初残。犯者尚有残余之法命,如人被他人所斫,几濒于死,但尚有残命,宜速营救,依僧众行忏悔法,除其罪,犹可留于僧团。此亦相对于波罗夷之无残而言。比丘、比丘尼僧残之数不同,依四分律比丘有十三戒,故有‘十三僧残’之称:(一)故出精戒,(二)摩触女人戒,(三)与女人粗语戒,(四)向女人叹身索供戒,(五)媒人戒,(六)过量房戒,(七)有主僧不处分房戒,(八)无根重罪谤他戒, (九)假根谤戒,(十)破僧违谏戒,(十一)助破僧违谏戒,(十二)污家摈谤违僧谏戒,(十三)恶性拒僧违谏戒。比丘尼之戒数依四分律有十七条:(一)媒人戒,(二)无根重罪谤他戒,(三)假根谤戒,(四)言人戒,(五)度贼女戒,(六)界外辄解三举戒,(七)四独戒,(八)受漏心男食戒,(九)劝受染心男子衣食戒,(十)破僧违谏戒,(十一)助破僧违谏戒,(十二)污家摈谤违谏戒,(十三)恶性拒僧违谏戒,(十四)习近住违谏戒,(十五)谤僧劝习近住违谏戒,(十六)嗔心舍三宝违僧三谏戒,(十七)发起四诤谤僧违谏戒。其中,(一)、(二)、(三)、(十)、(十一)、 (十二)、(十三)之七戒与比丘相同。故比丘、比丘尼不共之僧残唯十戒。
犯僧残罪,须于二十人以上之清净大众前忏悔,并服从僧团之处罚。关于忏悔灭罪法,依弥沙塞五分戒本、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所载,比丘若故意覆藏,应随其覆藏之日期行别住,别住之期限已毕,六夜六日间行摩那埵(梵ma^natva ),此行已毕,依清净比丘二十人,作出罪羯磨,始除灭其罪,得再返回僧团中;若无覆藏,与犯戒同时发露,可令直行摩那埵。于比丘尼之情形,则须清净之比丘、比丘尼各有二十人,此为异于比丘之处。[毗尼母经卷七、四分律卷二至卷五、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二、四分律行事钞卷中二](参阅‘五篇’1197、‘摩那埵’6070)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什么是僧残?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3-31
阅读()
- 上一篇: 什么是自身观?
- 下一篇: 丹霞天然禅师【五灯会元】
相关阅读
-
什么是世智?
指普通世俗之智慧。为三智之一。乃通于世谛之事相者;系相对于‘出世间智’而言。又称世俗智、世间智。如一切凡夫或外道妄计有、无所产生之有漏智,即为世智。此类智慧多缘...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136) -
什么是世耶那萨喃?
梵语s/ayana^sana,巴利语sayana^sana。指卧具。乃僧侣生活资具之一。(参阅‘卧具’3493)...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93) -
什么是世界主?
指世界之主。佛经中每谓世界有一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等大小之类别,而谓每一世界各有其主,如初禅天之梵王,为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第二禅天之梵王...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103) -
什么是丙丁童子?
禅林用语。原指司灯火之童子。丙丁,即天干中之‘丙、丁’,与五行相配则属‘火’,故以丙丁比喻火。禅林中每以‘丙丁童子来求火’一语譬喻众生本具佛性,复向外求佛。盖自...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101) -
什么是王?
梵语ra^jan,巴利语同。印度佛教兴盛之时代,王权亦有逐渐强化之趋势。至阿育王、迦腻色迦王时,将印度建设成一统国家,王之威势因此愈加神圣化,佛教亦受其影响;在...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97) -
什么是王宫塔?
位于韩国全罗北道益山郡金马面。塔之详细史实不详,因其所在地称王宫面、王宫里,故称此塔为王宫塔。石塔高五层,约八公尺余,造型优雅,足以使人回想当时文化之隆盛。其造...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