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行观是什么意思?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3-27 阅读(
以有漏智次第断除修惑之际所修厌下欣上之观法。三界分为九地,比较上地与下地,下地为粗、苦、障,故观而厌之;上地为静、妙、离,故观而欣之。依此欣上厌下之力,可次第断除下地之惑,故又称欣厌观。

 有部主张,行者入见道之前,可以六行观断除修惑之一分,而入于见道。据俱舍论卷二十四载,于无间道时,缘自地(自己现在之境位)与次下地之诸有漏法,观粗、苦、障等三行相之一;于解脱道中,缘次上地之诸有漏法,观静、妙、离等三行相之一,如是则可断除次下地之惑。合其上下,共须观六行相,故称六行观。

 另据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五所载,厌下地之苦、粗、障,欣上地之胜、妙、出,依此六法修行,是为六行观,其一一之观法为:(一)厌粗观,思惟欲界五尘能起众恶,是为因粗。而此身为屎、尿等三十六种臭秽之物所成就,是为果粗。粗因粗果,皆须厌恶。(二)厌苦观,思惟身中所起心数缘于贪欲,不能出离,是为因苦。而欲界报身常受饥渴寒热、病痛刀杖等种种所逼,是为果苦。苦因苦果,皆须厌恶。(三)厌障观,思惟烦恼障覆真性,是为因障。而此身质碍,不得自在,是为果障。因障果障,皆须厌恶。(四)欣胜观,厌恶欲界下劣贪欲之苦,欣喜初禅上胜禅定之乐。(五)欣妙观,厌恶欲界贪欲五尘之乐,心乱驰动,欣喜初禅禅定之乐,心定不动,是为因妙。厌恶欲界臭秽之身,欣喜受得初禅之身,如镜中像,虽有形色,无有质碍,是为果妙。因妙果妙,皆可欣喜。(六)欣出观,厌恶欲界烦恼盖障,欣喜初禅心得出离,是为因出。厌恶欲界之身质碍不得自在,欣喜初禅获得五通之身自在无碍,是为果出。因出果出,皆可欣喜。

 依此上下对望之欣厌力,能断下八地之惑,不能断第九地(有顶地)之惑。断有顶地之惑,必依观四谛之无漏智,因无漏智势力强,能对治自地之惑及上地之惑。此六法入观之顺序,系随断惑者之意而定,不必依无间道之厌粗观与解脱道之欣静观对应之顺序。唯识宗认为,六行观能伏住烦恼,不令起现行,然无法断除烦恼之种子。[俱舍论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八、大毗婆沙论卷六十四、卷一六五、天台四教仪集注卷中本之四] [佛学大词典]

分享

复制链接

alstonduan@163.com

发送邮件
本站唯一联系方式为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