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粪扫衣?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3-31 阅读(
梵语pa^m!su-ku^la,巴利语 pam!su-ku^la。 略称粪扫。又作衲衣、百衲衣。即摭取被舍弃于粪尘中之破衣碎布,洗涤后作成之袈裟。

 据十住毗婆沙论卷十六解头陀品载,着此衣有十利:(一)惭愧。(二)防寒、热等。(三)表示沙门之仪法。(四)天人恭敬。(五)无贪好。(六)随顺寂灭,无烦恼炽然。(七)有恶易见。(八) 无余物之庄严。(九)随顺八圣道。(十)精进行道,无染污心。故知比丘以粪扫衣为袈裟,最为殊胜,最受尊重。

 粪扫衣之种类,因律典而异,据十诵律卷二十七载,共有四种:(一)包裹死者而弃于墓地之冢间衣。(二)包裹死者而布施给比丘之出来衣。(三)在聚落中,置于空地而无所属者之无主衣。(四)舍弃于巷陌、冢间或粪尘中之弊物,称为土衣。另于四分律卷三十九举出牛嚼衣、鼠啮衣、烧衣、月水衣、产妇衣、神庙中衣、若鸟衔风吹离处者冢间衣、求愿衣、受王职衣、往还衣等,称为十种粪扫衣。

 此外,凡受持粪扫衣之比丘,称为粪扫衣比丘(梵pa^m!su -ku^lika ) 又其他如粪扫食、粪扫钵、粪扫革屣、粪扫卧具等,皆为遗弃于粪扫处之物。[杂阿含经卷三十八、四分律卷八、五分律卷二十、有部毗奈耶卷二十七、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三](参阅‘三衣’551)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分享

复制链接

alstonduan@163.com

发送邮件
本站唯一联系方式为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