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种子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1
阅读()
【佛光大辞典】梵语 bīja,巴利语同。(一)如同谷类等之由其种子所生,色法(物质)与心法(精神)等一切现象亦有其产生之因种,称为种子。谷类之种子称为外种;对外之种子而言,唯识宗将种子摄于阿赖耶识中,称为内种。内种子系指其生果功能而言(生果作用),乃为现行诸法(现在所显现之诸现象)薰习于阿赖耶识中而形成一特殊之习性者,故又称习气或余习。 种子之说,原为一种譬喻,最早见于杂阿含经。部派佛教中之化地部亦谓,于“穷生死蕴”之识中,常藏有色法与心法之种子;对此,经量部认为色法与心法互为种子而具有薰他之性质,故主张“色心互薰”之说。于瑜伽师地论中,立阿赖耶识为“种子识”,并谓此识能生色、心、善、恶等一切诸法,而藏有一切种子。 “种子”一词,其后成为大乘唯识学重要术语之一。据成唯识论卷二之说,于阿赖耶识中,能同时生起七转诸法现行之果,又具有令自类之种子前后相续不断之功能;即能生一切有漏、无漏、有为等诸法之功能者,皆称为种子。如同植物之种子,具有产生一切现象之可能性。种子藏于阿赖耶识中,前者(种子)为因、作用,后者(阿赖耶识)为果、本体。然种子自身并非一客体,而系一纯粹之精神作用。 自类别而言,种子可分两种:(一)能产生诸现象(众生之迷界)者,称为有漏种子。(二)能生菩提之因者,称为无漏种子。有漏种子复可分为二类:(1)能产生与种子同种类之现象者,称为名言种子、等流种子、等流习气。(2)可帮助名言种子,以善恶业而产生异熟作用者(即具有产生当来有漏果之功能),称为业种子、异熟种子、有支习气、异熟习气。上述之中,名言种子系一切诸法之“亲因缘”种子,乃以名言为缘所薰成之种子,又分成表义名言与显境名言两种。表义名言种子,指于名言(名、句、文等)中诠表诸法之义者;第六识即缘此名言,随其语言音声而变现一切诸法之相状,由之所薰成之种子。显境名言种子,指缘前七识之见分(认识诸法相状之作用)为境,随缘所薰成之种子。若就现行所受用之情形而言,名言种子又有共相与不共相二种名言种子。共相名言种子,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等,举凡可供自他共同受用者,是为共相;能生起此类共相境界之种子,皆称为共相名言种子。自相名言种子,例如各人之身体,仅能供一己受用;能变现此等自相之种子,称为自相名言种子。又就作用而言,共相与不共相之名言种子均由共业与不共业之业种子为之资助,始能招感其相,即共业种子资助共相种子,始能招感共相;不共业种子资助不共相种子,始能招感不共相。准此可知,大乘唯识之宗义,乃谓无论依报、正报等一切万法皆由种子所变现者。 另据成唯识论卷二、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二之说,种子具有六项条件,称为种子六义,即:(一)刹那灭,由于无常而有生灭之变化。(二)果俱有,果者,识与根。识与根同时俱起,互不相离。(三)恒随转,识起时,种子亦随而转动,无有间隔。(四)性决定,诸识所缘之善、恶等性,必有因果,而无有间杂,譬如眼识缘恶境则成恶法而不能成善法。(五)待众缘,识非为一因而生,必藉外缘方能产生现行。(六)引自果,色(物质)与心各自引生自果,色法由色法之种子所生,心法由心法之种子所生,并非交互而成者。 至于种子生起之情形,依历来各种主张,可归纳为三说:(一)本有说,护月之主张,称为“本有家”。(二)新薰说,难陀、胜军之主张,称为“新薰家”。(三)新旧合生说,护法之主张,称为“新旧合生家”。唯识宗系以第三说为正说,即认为种子有二类:(一)本有种子,即自无始以来,先天存在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又称本性住种。(二)新薰种子,即由后天现行诸法所薰习成之种子,又称习所成种。诸法之发生,除初入“见道”刹那之无漏智,仅从本有无漏种子生起外,其余一切法无不由本有、新薰二类种子和合而生。盖唯识宗对于由“种子”变现成“诸法”之关系,最重要者即为:由“三法”所构成的“二重”因果说。所谓三法,即指“能生之种子”(本有种子)、“所生之现行”、“所薰之新种”(新薰种子);所谓二重因果,即指“种子生现行”、“现行薰因种子”。此三法同时辗转互成二重之果,即一种子既为同一刹那间之“现行之因”,亦为后一刹那之“种子之果”,故又可称为“种子生种子”。当色、心之诸缘和合时,阿赖耶识所持之种子必令当前之外界产生某种现象,此即“生起现行”;于同一刹那,其现行之法必随所应而薰种子,此即现行薰种子。就八识而论之,则第八识所持之种子为因,生起眼等之七转识;同一刹那,七转识之现行法亦为因,而生起第八识之种子,故有所谓“七转、八识,互为因果”之说。 此外,唯识宗之另一宗义“五姓各别”说,乃依据本有无漏种之种别及其有无等问题而建立者,即主张一切有情众生自本有以来即具有声闻种姓、独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无性有情等五种不同之类型,各有所别,而不可转变改易;此一主张相对于一乘家“众生悉有佛性”之说。[解深密经卷二、俱舍论卷四、卷五、瑜伽师地论卷五、卷五十一、卷五十二、显识论、显扬圣教论卷十七、成唯识论述记卷七末、瑜伽论记卷十三上、卷十三下] (二)密教中,表示佛、菩萨等诸尊所说真言之梵字。乃真言行者修字轮观时所观照者。又作种字、种子字。所以称种子者,乃因其具有“自一字可生多字,多字复可赅摄于一字”之意。故知“种子”一词,含有引生、摄持之义。例如合十字为一句,若以第一字为种子,则可依之引生下面九字所具有之观智,同时此九字之意义亦可摄入第一字。密教即以此理表示若了知一法,即了知一切法;若了知一法空,即了知一切法空;若能于一字专注行观,修诸行愿,即能于一切行愿皆得圆满。 一般而言,种子具有三义,即:(一)了因义,譬如由烟而识火之体性;经由观种子之字门,即可了知佛智。(二)生因义,譬如由谷类等之种子可生出根茎花果等;由种子可生三昧耶形。(三)本有义,意谓字门即诸法之根源,具足本来之性德,而可作为轨范者。以具足上述三义,故密教诸尊多以之为表征。 诸尊之种子,就来源而言,有下列数种:(一)较常见者,多采取真言之第一字,例如胎藏界大日如来之种子为 ,月天之种子为 ,水天之种子为 。(二)以真言之中字为种子者,如地藏之种子 。(三)亦有采用真言之终字为种子者,如金刚界大日如来之种子 ,释迦之种子 。(四)取梵号以为种子者,如文殊之种子 ,药师之种子 。(五)取自与本誓相应之用语,如圣观音之种子 ,系取自 samantamukha(普门)一语。(六)真言与梵号并取者,如阿弥陀佛之种子 。 除一尊各别之种子外,另有共通于此类诸尊之种子,称为通种子,例如金刚界五部,各以其主尊(大日、阿閦、宝生、弥陀、不空成就)之种子为其各部之通种子。又种子并不限于诸尊所用,一切法门悉得建立种子,如五大各有其种子:地之种子为 (阿字门),水为 (缚字门),火为 (啰字门),风为 (诃字门),空为 (佉字门)。此外,书写种子之曼荼罗,称为种子曼荼罗;以种子观行,则称种子观。历来有将密教经轨中诸尊之种子辑录成诸尊种子真言集、种子集等。[仁王经道场念诵仪轨卷下、大日经疏卷一、卷六、卷十、卷十四] p5863
- 上一篇: 如来是法语者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 要家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