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义邑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1 阅读(
【佛光大辞典】北魏初期至隋唐之际,存在于江北地方,以在家佛教徒为中心而结成之信仰团体。又作法义、邑义、邑会、社邑、义社。此类名称常可见之于造像铭中。云岗、龙门、天龙山等著名石窟于造像之初,即由此类信仰团体共同出资。彼等以所造尊像为信仰中心,主要活动有斋会、诵经、写经等。为一种极具组织性之信仰团体。

龙门之北魏造像记谓:“景明三年(502)五月三十日,邑主高树、唯(维?)那□解佰都世人等,造石像一区。”另于景明四年邑主马振扫等三十四人造像记、正光六年(525)像主苏胡仁合邑十九人等造释迦像记、永熙二年(533)法义二十余人造石坐像佛记等诸铭文中,可知彼等每由数十或数百人共同集资。另如金石续编卷二所载之凝释寺三级浮图碑,东魏元象二年(535)之铭,其邑义即多达二千余人。

此外,于众多造像铭中,载有邑义主、法义主、邑主、邑长等名称,而会长、邑维那等干事职皆冠有大都、大、都、副、行、左厢、右厢等形容词,颇类于寺院执事之名称。指导此类团体之教化僧称“邑师”。例如云岗石窟太和七年(483)之造像铭有“邑义信士女等五十四人”之铭刻,其中有邑师普明、邑师昙秀、邑师法宗等记载。至五代后周世宗排佛,曾毁废私设之义邑,如宋高僧传卷十七道丕传(大五○·八一九中):“周世宗澄汰毁私邑,勒立僧帐。”[出三藏记集卷十二、金石萃编卷二十七、卷三十八、卷三十九、全唐文卷九八八、中国佛教遗物(松本文三郎)、中国佛教史研究北魏篇(冢本善隆)] p5568

分享

复制链接

alstonduan@163.com

发送邮件
本站唯一联系方式为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