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1 阅读(
梵语bhava,巴利语同。即存在、生存之义。于佛教典籍或各家主张中,‘有’之使用范围极广,其意义与分类亦有多种不同之说法。据大毗婆沙论卷六十所举,‘有’之义有多种,然主要指有情众生之异熟果体,及能招感此异熟果体之诸业。亦即由善恶之业因,能招感苦乐之果报,此种因果报应,相续而不亡失,故称为‘有’。又据俱舍论卷九、成唯识论卷八等所举,能牵引当来果报之业,称为‘有’,此有即指‘有支’,为十二因缘之一。

 就诸法之存在与否而言,‘有’系表示诸法之存在,为‘无’、‘空’之对称。说一切有部认为,诸法存在,三世实有。然唯识家则以‘依他起性’之诸法为‘假有’,以‘圆成实性’为‘实有’,但此‘实有’与说一切有部之‘三世实有’等意义不同,乃指诸法之实性(真如)常存、遍存,无有生灭,故唯识家特称之为妙有、真有。

 此外,凡夫因执着色、无色二界为解脱之境界,常易于生起解脱之念,而妄求生于此二界,为遮止此一执情,故于此二界设立诸种之‘有’,以显示其非真解脱之境界;如称色、无色二界之贪为‘有贪’,称烦恼为‘有漏’,或称无色界之爱为‘有爱’等,皆为其例。

 另关于‘有’之种类,可分为下列数种:(一)三有,指三界,亦即指欲有、色有、无色有。(二)七有,指地狱有、饿鬼有、傍生有、天有、人有、业有、中有。(三)二十五有,包括:(1)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等四恶趣。(2)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等四洲。(3)四天王天、夜摩天、忉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六欲天。(4)初禅天、大梵天、第二禅天、第三禅天、第四禅天、无想天、五净居天等色界诸天。(5)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等无色界诸天。(四)二十九有,即将上述二十五有中之五净居天,细分为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等五天,总合为二十九有。

 此外,初果之圣者,尚须于人界、天界间往返七次(各受生七次),合之则为十四生,而每一生复分为生有、中有,故共为‘二十八有’,此二十八有又称二十八生,为初果圣者受生之极度,故更无第二十九有可言。准此,若言‘二十九有’者,则多表示事物之绝无者,犹如谓‘六阴’、‘十三入’、‘十九界’等。

 又以一切万有因存在之状态不同,而有诸种之分类,此总称为‘诸有’;而‘诸有’广大无边犹如大海,故亦称‘诸有海’。于大智度论卷十二中,将存在之法分为三种,称为三种有,即:(一)相待有,谓有大小、长短等相对之存在。(二)假名有,谓由众多因缘集合而成者,如由四大假合之人等,系有假名而无实体者。(三)法有,谓由因缘而生之法,虽无自性,然非如兔角、龟毛等之有名无实,故称法有。[集异门足论卷四、大毗婆沙论卷一九二、俱舍论卷十九、顺正理论卷四十五、成唯识论卷二、卷九、大智度论卷三、大乘义章卷八](参阅‘十二因缘’337、‘三有’548、‘四有’1668、‘无’5068)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