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谚语俚语是什么意思?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3-28 阅读(
即产生于庶民之间,有关佛教之日常用语或习惯用语,其形式大多倾向于口语化、鄙俗化。由于俗谚具有直接表露社会百态、反映风俗特征之性质,于近数十年来,渐受学界所重,而不仅视之为民俗学或语言学之重要资料。如对中国佛教史之研究,广泛之俗谚资料,可呈现佛教于庶民阶层弘布之概貌、佛教信仰在一般庶民生活之影响力,或庶民对佛教教义、行事等之心态反应,乃至于一国一地由于风尚习惯之不同而表现出迥异之佛教文化。如‘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一谚,反映出我国将佛像涂成金黄色或覆以金箔之习惯;‘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一谚,显现唐代(宪宗迎佛骨时)佛教信仰之热烈;‘秀才不是穷家儿,和尚不是富家儿’、‘无法子,就做和尚’等谚,反映昔时颇不乏由于生活困窘而投身寺院以谋温饱之情形;‘平日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无事不登三宝殿’等谚,反映出庶民信仰之特质,即基于现世利益或祈请除灾避难之情;‘宁可荤口念佛,不可蔬口骂人’、‘地狱门前僧道多’等谚,表现庶民对宗教实践之批判反省观感;‘阎王注定三更死,绝不留人到五更’之谚,则显示庶民对善恶果报及命运之心态。

 在我国,广为收录俗谚而可显示宗教生活之书籍,较重要者有:(一)史襄哉之‘中国谚海’,民国十六年(1927)于上海刊行,共收一万四千多则。(二)西方学者克里巴之‘透过俚谚所观察的中国宗教’,民国十五年编于芜湖,共收二四四八则,并加英译、注释。(三)日本学者下永宪次之‘北京俗语辞典’。(四)西方学者维夫里德亚兰之‘英汉对照中国俗谚四千首’。(五)日本学者鸟居久靖之‘改编中国俗谚四千首’。此类俗谚,除广泛收录一般民间之口传外,亦收集自儒、释、道三教之书籍,及历代流传之善书等。[中国佛教发展史第七章(中村元)] [佛学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