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南方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源于印度,其后向外传播,分成两大主流,流传于东南亚一带,包括锡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高棉、寮国等,即是南传佛教。所谓南传佛教,主要指盛行于上述五国,而以锡兰大寺派为传承之上座部佛教而言。另一主流,经中亚传至中国、韩国、日本,属北传大乘佛教。两大主流最大不同处,在于:南传佛教之三藏经典以律藏为主,用巴利文书写,盖南传佛教徒重实践,故强调戒律至上,藏经泛称声闻藏;北传佛教之三藏经典以经藏为先,用梵文书写,藏经泛称菩萨藏。
西元前三世纪中叶,阿育王之子摩哂陀长老往锡兰传教,佛教迅速发展,经二百年,以大寺为统一教团之中心。至西元前一世纪,分裂为大寺派与无畏山派,前者坚持保守传统上座部佛教,后者容纳大乘佛教,二派对立达千年。同时(西元前一世纪),大寺派长老并举行上座部佛教第四次结集,首次用巴利文将上座部佛教三藏记录成册。西元五世纪,佛音论师于大寺注释三藏,奠立大寺派基础,并形成南传佛教。
至于佛教传入东南亚地区,除阿育王遣僧传教金地国(或谓即今下缅甸以迄马来半岛)一说外,根据出土之古物,最早或在今泰国中部。古代东南亚佛教,大乘、小乘交替兴废,然以南传上座部势力为大,影响最钜。大约至十四世纪,缅甸、泰国、高棉、寮国等,已完全变成以锡兰为传承之上座部佛教。十九世纪,上座部佛教在锡兰分裂为暹罗派、阿摩罗普罗派及罗曼那派等派别;在缅甸分裂为善法派、瑞琴派及门派等派别;在泰国、高棉、寮国则分裂为法相应部与大部等派别。
南传佛教之特色,就部派、典籍、学说、实践等四方面略述如下:(一)就部派言,保有上座系统中和法藏部相类之面目。惟其上座部学说实非纯粹正宗,印度佛教史家遂视之为上座部之别传,常以‘分别说’一称加以区别。从南方七部毗昙中‘论事’一书,可知南传佛教主张:(1)过去未来法无体,(2)并非一切都实有,(3)四谛可以顿得现观,(4)一定没有‘中有’,(5)阿罗汉不退,(6)无真实之补特伽罗。(二)就典籍言,有七部论书,依序即指:法集、分别、界、人施设、双、发趣、论事。除论事之外,余皆相传为佛说。又此等论书大体即由‘舍利弗毗昙’各分发展变化而成。(三)就学说言,有:(1)心性本净说,主张从离染心得解脱。(2)佛道不共说,声闻等始于厌离,佛始于悲,故其发展不同。(3)佛陀观,系以历史上之释迦牟尼佛为主,并非如大众部叙述理想化之佛陀。然佛陀为超越之存在,故不止于今生,早已于过去历劫积集菩萨行,具足三十二相、十八种不共法,教化一切众生。(四)就实践言,南传佛教有一套组织完备之说法,其有关之论书,先有优波底沙注释之解脱道论,继有觉音尊者之清净道论。清净道依戒定慧三学之次序,而以定学为中心,从十遍处(特别是从地遍处)入手,能达到四种禅定。十遍处以外,尚有十不净观、十随念、四梵住、四无色、食厌观和界差别观,合为四十种业处,随学者性格不同,业处各有所适。此等学法实与北方以遍处等作禅定之功德看待者大异其趣。[略论南方上座部佛学(吕澄)、南传佛教史序(净海)]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什么是南传佛教?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
相关阅读
-
什么是世智?
指普通世俗之智慧。为三智之一。乃通于世谛之事相者;系相对于‘出世间智’而言。又称世俗智、世间智。如一切凡夫或外道妄计有、无所产生之有漏智,即为世智。此类智慧多缘...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136) -
什么是世耶那萨喃?
梵语s/ayana^sana,巴利语sayana^sana。指卧具。乃僧侣生活资具之一。(参阅‘卧具’3493)...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93) -
什么是世界主?
指世界之主。佛经中每谓世界有一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等大小之类别,而谓每一世界各有其主,如初禅天之梵王,为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第二禅天之梵王...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103) -
什么是丙丁童子?
禅林用语。原指司灯火之童子。丙丁,即天干中之‘丙、丁’,与五行相配则属‘火’,故以丙丁比喻火。禅林中每以‘丙丁童子来求火’一语譬喻众生本具佛性,复向外求佛。盖自...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101) -
什么是王?
梵语ra^jan,巴利语同。印度佛教兴盛之时代,王权亦有逐渐强化之趋势。至阿育王、迦腻色迦王时,将印度建设成一统国家,王之威势因此愈加神圣化,佛教亦受其影响;在...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97) -
什么是王宫塔?
位于韩国全罗北道益山郡金马面。塔之详细史实不详,因其所在地称王宫面、王宫里,故称此塔为王宫塔。石塔高五层,约八公尺余,造型优雅,足以使人回想当时文化之隆盛。其造...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