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我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3 阅读(
【佛光大辞典】指身外之我,或存于五蕴外之我。为“内我”之对称。我,梵语 ātman,含有主宰、自我等义。佛教之立场,反对有“常一主宰、具有自在之力”之“实我”,故若有主张“我之存在”者,则为一种执着。然“我”之概念为印度思想界自古以来重要主题之一,各教派或学说先后产生各种有关“我”之界说。据成唯识论卷一之说,通常对“我”有所执著者有三类:(一)以为“我”在于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之中,亦即总合此五蕴即等于“我”,称为“即蕴之我”;如一般世间之人多有此种执着。(二)以为远离上述之五蕴,另有别体存在,即“离蕴之我”;如小乘经量部及六派哲学中之数论、胜论等学派皆如此主张。(三)以为“我”并非在五蕴之中,亦非离于五蕴,而系与五蕴处于不即不离之关系中,称为“非即非离蕴之我”;如小乘犊子部、正量部等皆执持此一观点。

上记三种主张皆以“我”为实有者,其中之第二种,即执持“离蕴之我”者,广义言之,乃属“外我”之主张者。据成唯识论卷一之说,彼等之主张又可分为三种:(1)“我”之体性恒常而周遍一切,其“量”等同虚空,能随处造业而受苦乐;如数论、胜论等学派即主张此说。(2)“我”之体性恒常,然其“量”不定,每随身形之大小而卷舒变异,无有定量;如无惭外道即奉持此说。(3)“我”之体性恒常而微细至极,常潜于身中,造作诸业;如小乘经量部、兽主外道等皆作此说。

此外,自印度两大史诗中之摩诃婆罗多(梵 Mahābhārata)开始,一般人多称大自在天(梵 Mahe?vara)为湿婆(梵 ?iva),并以此神为创造世界之最高神格,其体性常住而遍满宇宙。如是以大自在天为宇宙唯一之大我者,相对于个人我、自我之 ātman 而言,即称为外我。然此类主张,均为佛教所否认。大日经疏卷七(大三九·六四八下):“若行人不解正因缘义,而修证诸禅,必当计着自心以为内我。(中略)设令不依内我,必依外我,即是自在、梵天等也。”[大品般若经卷二、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异部宗轮论述记](参阅“我”2937) p1860

分享

复制链接

alstonduan@163.com

发送邮件
本站唯一联系方式为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