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主张人类之心性本即清净(心性本净、本性清净),污染心性者为贪欲、憎恶、迷妄等三毒,古时称此三毒为罪(巴sa^vajja ),含有应受责备之意;若能舍离三毒,心性即能清净,此系原始佛教之教说。然大乘佛教则不以贪欲为重罪,邬婆离所问经(梵Upa^li -paripr!ccha^ )谓,因憎恶引起之罪较因贪欲引起之罪为重,此因缠缚众生之烦恼,对菩萨而言,既无罪恶,亦无危险。方便善巧经亦谓,以菩萨而言,有两种极重之罪,一为由憎恶引起之罪,一为由迷妄引起之罪。又以比丘之罪而言,梵语为 a^patti,其动词 a^pad 意谓落下;准此,比丘由于过失而堕落,即为破戒。
上述所谓之罪,表现于现实方面者,称为罪报(巴vajja );一般而言,则指由恶行所得恶之果报。南传增支部经典中即列举现世之果报与来世之果报两种。现世之果报指王权(或法律)所加于吾人身上之刑罚,来世之果报则指由身体、语言、意念等三方面所造之恶行,于来世堕落于恶趣之报应。吾人应恐惧现世与来世之罪报,如能修习一见罪报即生恐怖之心,则吾人必能自一切罪报中解脱出来。
‘罪’字于原语含有必须避开之意。初期佛教即主张可以远离,然罪报并非可以全然避离者,盖因吾人犯罪之后,必生畏惧之心,故至大乘佛教时期,已将语意模糊之‘可以远离’一词搁置不用,而立‘征服’(巴ati^ )之说,由这个动词产生 atyaya(罪、苦恼、危机、死、破碎之意)之激烈名词。金光明经谓,诸佛对一切众生有极深之慈悲,诸佛将众生从罪恶之恐惧中解救出来。吾人在不得已之情况下犯罪,被恶所怔服,面临破碎、死亡等危机之苦恼;此时既感受到不能避免之罪,将此罪与恐惧诉诸于人类又无法获得解脱,唯有绝对皈依诸佛,才能蒙其摄受。只有在恐惧罪恶之自我意识完全进入空无之状态,罪恶之恐惧才能消失。此系大乘佛教所揭橥之道理。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什么是罪恶?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04
阅读()
相关阅读
-
什么是世智?
指普通世俗之智慧。为三智之一。乃通于世谛之事相者;系相对于‘出世间智’而言。又称世俗智、世间智。如一切凡夫或外道妄计有、无所产生之有漏智,即为世智。此类智慧多缘...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136) -
什么是世耶那萨喃?
梵语s/ayana^sana,巴利语sayana^sana。指卧具。乃僧侣生活资具之一。(参阅‘卧具’3493)...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93) -
什么是世界主?
指世界之主。佛经中每谓世界有一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等大小之类别,而谓每一世界各有其主,如初禅天之梵王,为一小世界(即四天下)之主;第二禅天之梵王...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103) -
什么是丙丁童子?
禅林用语。原指司灯火之童子。丙丁,即天干中之‘丙、丁’,与五行相配则属‘火’,故以丙丁比喻火。禅林中每以‘丙丁童子来求火’一语譬喻众生本具佛性,复向外求佛。盖自...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101) -
什么是王?
梵语ra^jan,巴利语同。印度佛教兴盛之时代,王权亦有逐渐强化之趋势。至阿育王、迦腻色迦王时,将印度建设成一统国家,王之威势因此愈加神圣化,佛教亦受其影响;在...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97) -
什么是王宫塔?
位于韩国全罗北道益山郡金马面。塔之详细史实不详,因其所在地称王宫面、王宫里,故称此塔为王宫塔。石塔高五层,约八公尺余,造型优雅,足以使人回想当时文化之隆盛。其造...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4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