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义是什么意思?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3-29 阅读(
即以道家或外教之义理来解释佛教之道理。佛教东传之初,知识分子常以其类似老庄思想而接受之。至魏晋时代(三、四世纪),更以老庄思想来说明般若之空理。此种过渡时期之学风称格义,当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人物。佛教遂被老庄空理的清谈之风所影响,举凡佛教讲述、佛典注释,皆常引用老子、庄子、易经之用语。后世亦有以儒家思想比附佛法者,此亦可视为格义之一种。

 梁高僧传卷三之竺法雅传(大五○·三四七上):‘雅乃与竺法朗等,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义。’而竺法雅、康法朗、道安皆于中山(河北定县)致力以格义弘扬佛教。然格义之难达佛教真髓,已为当时高僧所识,例如出三藏记集卷八所收僧睿之毗摩罗诘提经疏序(大五五·五九上):‘自慧风东扇,法言流咏已来,虽曰讲肆格义,迂而乖本,六家偏而不即性空之宗。’其所说之六家系指:本无宗、即色宗、心无宗、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为东晋之时专门讲究般若学之六大家。

 道安(312~385)初亦以格义讲述佛教、注释佛典,然深自戒惧,惟恐格义歪曲佛教教义,故主张应以印度佛教原义正确翻译佛典,并藉由佛典本身探究佛理。然真正得以摒除格义之影响,而弘扬佛教真义者,则为鸠摩罗什(344~412)及其门下。[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九章(汤用彤)] [佛学大词典]

分享

复制链接

alstonduan@163.com

发送邮件
本站唯一联系方式为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