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 十玄,又叫作十玄门,是贤首宗重要的学说。贤首宗人为显示法界圆融、事事无碍、相即相入、无尽缘起的玄义,立此十门。
十玄有新古之别,智俨在《华严一乘十玄门》及法藏前期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简称《五教章》)、《华严经文义纲目》所立,叫作古十玄;法藏后期在《华严经探玄记》所立,叫作新十玄。新十玄的名称如《探玄记》卷一所说:“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广狭自在无碍门,三、一多相容不同门,四、诸法相即自在门,五、隐密显了俱成门,六、微细相容安立门,七、因陀罗网法界门,八、托事显法生解门,九、十世隔法异成门,十、主伴圆明具德门。”现在分别解说如次: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是说所有迷悟染净情非情等十方三世一切诸法,无有前后始终等别,同时互具足圆满,彼此照应,成一大缘起,顺逆无碍,参而不杂,无前无后,无欠无阙,互为缘起,所以叫作同时具足相应。此一门是十玄的总说,也就是事事无碍法界的总相,其余九门是此门的别义。
二、广狭自在无碍门。是说一切诸法广大、狭小,自在无碍。至大身刹,置毛端而不窄,狭不碍广;极小尘毛,含太虚而有余,广不碍狭。毛端现刹,不坏毛相,即狭而广:刹入毛端,不坏刹相,即广而狭。任运俱现,彼此各不相妨。
三、一多相容不同门。是说一法与多法互为缘起,力用交彻,递相涉入,如一遍于多时就多能容一,多遍于一时就一能容多。但虽递互相容,而一多历然可别。
四、诸法相即自在门。是说一切诸法不但就用说相入无碍,就体说也空有相即。假如一法废己同它,就举体全是彼一切法;假如一法摄它同己,就全彼一切法即是己体。一法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一法,互融互即,不相障碍。彼此二体和融一如,如水波相收。
五、隐密显了俱成门。是说一切诸法,互摄无碍。此全摄彼,就此显而彼隐;彼全摄此,就彼显而此隐。一法摄一切法,就一法显而一切法隐;一切法摄一法,就一切法显而一法隐。显与显不俱时,隐与隐不相并,然而隐显同时,并存无碍。
六、微细相容安立门。诸法相即相入,重重无尽,然而千差万别的诸法,各住自位,于一法中,炳然同时,齐头显现,如琉璃瓶透露出所盛许多的芥子。如此一能含多,法法都是这样,一多的法相不坏不杂,相容安立。细如微尘,都能互相融入。
七、因陀罗网法界门。是说一切诸法的相入相即,体相自在,隐显互现,重重无尽。如因陀罗网,悬挂无数明珠,一一珠中各现其他一切珠影,了了分明。这一重珠影中,又各现其他一切珠影,于影现中互相影现;如此三重、四重、五重乃至重重珠影映现,无尽无穷。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互相交参,重重无尽。
八、托事显法生解门。一切事法既然互为缘起,如因陀罗网,影现重重,不须遍观诸法,但随托一事而观,便显一切无尽之法,能生事事无碍的胜解,一华一果一枝一叶即是甚深微妙的法门,并非现前的事相之外更有所显。
九、十世隔法异成门。上七门就空间横说,诸法相即相入,圆融无碍。这一门就时间竖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又各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称九世。九世迭相即入,摄为一念,九世为别,一念为总,合称十世。诸法遍在十世中,前后相隔而相即相入,自它互具显现,相即相入而不失前后长短等差别相。
十、主伴圆明具德门。诸法相即相入,成一大缘起。所以随举一法即可为主,余一切法悉可为伴,周匝围绕,更以它法为主,余法亦悉为伴。诸法虽互有主伴之别,而不坏差别之相,相依相成,一体无碍。彼此隐显,主伴交辉;一多摄入,连带缘起。
如此,一切诸法,皆具足此十玄,相即相入,无碍自在,而差别之相历然;虽历然差别,而重重无尽,成一大缘起。所以举一法即法界全收,事事无碍,玄妙不可思议。这叫作十玄缘起无碍法门,也叫作无尽缘起法门。
十玄和六相并称,然而六相的名义源出《华严经》及《十地经论》,十玄却在经论里都未见有具体的明文。被尊为贤首宗的二祖云华智俨,由六相义的启发,进而寻绎《华严经》所说缘起法相的条理,于是发明了十玄的说法,撰述了一篇叫作《华严一乘十玄门》的论文,敷陈它的义旨,所以十玄可说是智俨的创说,但现行本题作“承杜顺和尚说”,或者是渊源于杜顺的学说。《一乘十玄门》所列举十玄的名称及其次第是: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境界门,三、秘密隐显俱成门,四、微细相容安立门,五、十世隔法异成门,六、诸藏纯杂具德门,七、一多相容不同门,八、诸法相即自在门,九、唯心回转善成门,十、托事显法生解门。后来大弘贤首宗的贤首法藏,在所撰《文义纲目》中列举十玄的名称和次第,仍都依承智俨所说。嗣又在他的《五教章》中也仍继承智俨的学说加以发挥,关于十玄的名目还大致和智俨所立相同,只是次第稍异,《金师子章》也是这样。但在最后的《探玄记》中,不但变动了十玄的次第,并且改订了几个名称,这就是新十玄,如前文所举。现在把新古十玄列表对照如下:
古十玄(十玄门)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
二、因陀罗网境界门
三、秘密隐显俱成门
四、微细相容安立门
五、十世隔法异成门
六、诸藏纯杂具德门
七、一多相容不同门
八、诸法相即自在门
九、唯心回转善成门
十、托事显法生解门
新十玄(探玄记)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
二、广狭自在无碍门
三、一多相容不同门
四、诸法相即自在门
五、隐密显了俱成门
六、微细相容安立门
七、因陀罗网法界门
八、托事显法生解门
九、十世隔法异成门
十、主伴圆明具德门
古十玄(十玄门) 新十玄(探玄记)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一、同时具足相应门
二、因陀罗网境界门--------七、因陀罗网法界门
三、秘密隐显俱成门--------五、隐密显了俱成门
四、微细相容安立门--------六、微细相容安立门
五、十世隔法异成门--------九、十世隔法异成门
七、一多相容不同门--------三、一多相容不同门
八、诸法相即自在门--------四、诸法相即自在门
十、托事显法生解门--------八、托事显法生解门
就此可见,新十玄是把古十玄的诸藏纯杂、唯心回转二门改订作广狭自在、主伴圆明二门。其中诸藏纯杂具德门,意在显示诸法互相摄藏而纯杂不相混乱同时具足无碍的义旨。诸藏有广义狭义两种解释:起初的《十玄门》中是用狭义解释,说诸藏就是诸行,诸藏纯杂具德是说一一行中摄藏一切诸行,如就布施一行说,一切诸行都成为布施,一行是纯,布施一行即具足一切诸行是杂,然而纯、杂不相妨碍。嗣后法藏在《文义纲目》中更用广义解释,说诸藏就是诸法,诸藏纯杂具德是说一切诸法互相摄藏,一藏多时,就一说是纯,就多说是杂;一切诸法都成为一法是纯,一法即具足一切诸法是杂,然而纯、杂不相妨碍。后来法藏又在《五教章》中兼取广狭两义,而说诸藏兼具诸法、诸行两种意义。又最后法藏以诸藏纯杂具德一门,还不免有理事交涉的痕迹,而新古十玄都谈无碍,然而十玄的建立专为表显事事无碍无尽缘起的圆旨,所以法藏最后把它废止而改作广狭自在无碍门。
其次,唯心回转善成门,显示一切诸法不问它是善是恶,毕竟都是一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所变作,离此如来藏一心无别自性。此门只是诸法无碍所因,不是无碍相,所以法藏最后立主件圆明具德门替代它。
后来法藏的弟子慧苑,撰《续华严略疏刊定记》把十玄刊定作德相十玄、业用十玄两重,而推翻传统的十玄说。但两重十玄各门的名称及其意义,大部分还是蹈袭智俨、法藏相承的学说。再后来被推为贤首宗的四祖清凉澄观,又在所撰《华严疏钞》里恢复了《探玄记》的十玄说,而用莲华叶或一微尘作譬喻来说明它。此外在贤首宗的系统以外的华严学者李通玄,也在所撰《新华严经论》中散说十玄,又在《华严经决疑论》中列举它。
依慧苑的《刊定记》所说,一切诸法有体事、德相、业用三方面,体事是德相和业用所依,有色、心、时、处、身、方、教、义、行、位十法,德相业用各有十玄。德相十玄是:一、同时具足相应德,二、相即德,三、相在德,四、隐显德,五、主伴德,六、同体成即德,七、具足无尽德,八、纯杂德,九、微细德,十、如因陀罗网德。业用十玄是:一、同时具足相应用,二、相即用,三、相在用,四、相入用,五、相作用,六、纯杂用,七、隐显用,八、主伴用,九、微细用,十、如因陀罗网用。澄观的《华严疏钞》中对于慧苑的两重十玄说有详尽的评判,总的说来,他认为德相、业用虽异,不妨该摄于同一十玄,对机名业用门,本来相即便是德相门。他又认为慧苑立的体事十法,摄法无遗,也有道理。李通玄原有关于十玄六相的专著,已经散佚不传,只在《华严经决疑论》中,遗留下他所立十玄的名称,是:一、同时相应具足门,二、一多相容不同门,三、诸法相即自在门,四、天帝网影像重重互参无碍门,五、微细相容安立门,六、秘密隐显具德门,七、诸莲华藏纯杂俱含无障门,八、三世圆融互参相入门,九、唯智同别自在门,十、托事表法生解门。从这些名称看来,不外乎把智俨、法藏相承的十玄名称略加修订、次第也略加改动而成。至于十玄的涵义,通玄却没有加以说明,只在《新华严经论》中陈述六相圆融义之后说“十玄义亦在此通”,又在《决疑论》中陈述六相义之后,说“如十玄门,义亦如是”。就是说十玄无碍义,可以由六相圆融义类推,也就是说所谓十玄,不外乎阐明圆融法界无尽缘起,象《决疑论》在列举了十玄的名称之后就说:“《华严经》有此十事大体显无尽法,以智观之可见。”本来无尽缘起的思想在地论师的系统中已经发达,智俨的学说便渊源于此。所以通玄的学说虽然间出心裁,然而随处见出它是出于《地论》系统特别是智俨系统的思想。
(黄忏华)
十玄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
相关阅读
-
四智
【中国佛教】 四智,具云四智相应心品,又简称四智心品,意即与四智相应的一聚心、心所,是菩提的四种德能,亦即佛的四种智慧,是转有漏的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及前...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65) -
金光明经
【中国佛教】 《金光明经》具名《金光明最胜王经》(依据梁真谛三藏所传)。在此经整部译出以前,西晋竺法护早就有《菩萨十地经》的翻译(和本经的《最净地陀罗尼品》内...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45) -
南海寄归内法传
【中国佛教】 《南海寄归内法传》,简称《南海寄归传》,四卷,唐义净撰于南海室利佛逝。义净(635~713),齐州(今山东济南地区)山庄人。出家以后,仰慕法显、...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62) -
四重二谛
【中国佛教】 四重二谛,是将真俗二谛开显为四重,在中土各宗中,三论宗和慈恩宗都有四重二谛说。三论宗的四重二谛,是就真俗二谛所含有空、二不二、非二非不二等意义互...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54) -
读体(1601—1679)
【中国佛教】 读体,号见月,是明末清初重兴律宗的巨匠,世称见月律师。俗姓许,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生于云南楚雄。崇祯元年(1628)伯父去世,他信了道教,...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46) -
彭际清(1740—1796)
【中国佛教】 彭际清,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士,际清是他受菩萨戒的法名。他生于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一个典型的士族家庭。父祖都以科第仕宦,际...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