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量度经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
【中国佛教】  《造像量度经》,一卷,是说明造佛像法度的经典。清乾隆七年(1742)工布查布在北京从藏文译本重译为汉文,并作了《造像量度经引》、《经解》和《续补》,编在经文的前后,合为一部。

  据经的序分说,本经是佛在将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之前,因舍利弗的请问而说的。但汉译藏经中有关佛升忉利天的记载,都没有提到说《造像量度经》之事。而且还说当时优填王要造佛像,所有名工巧匠皆以佛像难以摹拟而感到困难,似乎并无这样一部可以依据的经典。本经当是后世所撰(本书在藏文大藏经中只收在论藏中,可见古来藏族学者也不确定本经为佛所说)。此经梵本现存,日本榊亮三郎曾为校刊,并加以研究(见《艺文》第七卷三号又第九卷三号)。藏文译本只收载在北京版丹珠尔中,未题译者名字,工布查布说是达磨多啰和查巴建参共译。工布查布译汉所用藏文本得自洮州(现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禅定寺崇梵静觉国师。据清《洮州厅志》卷十六说,禅定寺主僧池莲,卓尼族土司之后,康熙四十九年(1680)来朝,封为崇梵静觉国师。工布得经本,当在此时。

  《经引》总叙梵藏流传造像经过,并说到中国佛像有汉、梵二式,即在弥波罗国匠师阿尼哥以前的造像称为汉式,阿尼哥传来的造像称为梵式。由于历代未译造像经传,以致漫无准则,现因静觉国师的鼓励乃编译此书。

  《经引》之后(据通行本)附图十幅。第一幅是释迦佛的裸体坐像,裸体像上有按量度划出的线格,第二幅是着衣坐像 (这两幅是化身佛的通式),第三幅是无量寿佛的坐像(报身佛的通式),第四幅是文殊菩萨像(菩萨天男相的通式),第五幅是多啰菩萨像(佛母天女像的通式),第六幅是佛游化乞食之像(佛菩萨立像的通式,也有线格),第七幅是诸菩萨在佛旁列立像(胁侍菩萨的通式),第八幅是不动明王像(忿怒相的通式),第九幅是如来满月面和菩萨鸡子面,第十幅是佛母芝麻面和明王四方面(与第九幅同为造像面部量度的通式,有线格)。此十幅图像是工布查布在得经文的同时,得自崇梵静觉国师,乃藏文经原本所未载。这些画像的面貌衣褶纹都带汉画风格,或出于后人所补。

  次为汉译《造像量度经》本文,可分序、正、流通三分。序分长行二百十一字,流通分长行三十字,正宗分为五言四句颂文三十九颂(藏文只三十八颂),说明造佛像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初半颂说全身高度,次半颂说肉髻及发际以上的高度,次一颂说面部长度,次一颂说下颏量度,次三颂说唇齿量度,次一颂半说鼻的量度,次二颂半说眼的量度,次半颂说印堂(安白毫之地)量度,次半颂说眉的量度,次三颂半说耳的量度,次二颂说头部阔度和周围,次半颂说颈的阔度和周围,次八颂半说手臂指掌的量度,次五颂说躯干各部的量度,次八颂半说股以下至足底的量度。这些颂文中有时也附带说明形状和色彩,如说目如莲花,口如频婆果等。

  经中所说长度,主要是相对的长度,就是以造像大小为比例的长度。以佛立像全身(从肉髻顶到足底)的高度的十分之一为一搩(即张开手指从拇指尖到中指尖的长度),亦称为一面(即面部从发际到颏下边的长度),一搩的十二分之一为一指(即一个手指的阔度)。一指的八分之一为一麦。佛像全身高一百二十指,平舒二手两中指尖的距离亦一百二十指。此就平面绘画像而言,若立体胎偶像,在凹凸处酌加长度计算,纵广皆一百二十五指。

  次为《造像量度经解》,此系参考藏文丹珠尔(北京版)中关于造像的其他三种著作。一、《佛说造像量度疏》,二、《绘画量度》(一称《阿思陀仙子像传》,包含三品二百八十四颂),三、《造像量度》(一称《怛辣仙子像传》,包含一百二十七颂,说明七搩至十搩的各种造像量度),以及《时轮大教王经》、《戒生大教王经》等,对《造像量度经》逐段加以解释和补充,并且附带说明了报身佛像的庄严和各种不同的座位。它引用了《绘画量度》所说的绝对长度,即以八微尘为一发梢,八发梢为一虮,八虮为一芥子,八芥子为一麦,八麦为一指。此一指即通常人一指的阔度。如依此量度造十搩高的佛像,它的身量就略与通常人相同。

  最后为《造像量度经续补》,内容分九段:

  一、菩萨像(即十搩度像),附秘密部多面广臂造像法,以十一面千臂观音像为例,详细说明诸面的排列、量度、色彩和表情,诸臂的排列、量度、手印和所持的法器。

  二、九搩度(像),初地菩萨以下世出世间圣像的量度,高广各九搩。如与佛像同在一处,此类像的高度即为佛像高度的十分之九。如单独造即以所造像自身高度的九分之一为一搩。此类像中包含独觉、阿罗汉、佛母等像。

  三、八搩度(像),为一切忿怒像的量度,包含忿怒明王和忿怒像的护法神。至于密部轮围本尊像,仍应用十搩度。

  四、护法像,此为男女诸神之像,分九搩度、八搩度、六搩度三类。据说此格局分法诸家互有不同,且多讹传,故在本书中就诸错误加以纠正。

  五、威仪式,说明五方佛、八大菩萨、十二缘觉、十八阿罗汉等各各的手印和法器。次说明声闻、阿罗汉、轮王身量皆九搩,庶人身量竖三搩半、横四搩、纵广不等。次说明各种坐式和各种庄严。

  六、妄造诫,说明造像不合量度的过患和补救的方法。以上六段,多采自《绘画量度》及《造像量度》二书。

  七、徙灵略,是改造旧像之前将旧像的灵光请离开旧像的仪轨。

  八、装藏略,是装藏的方法,包含装藏用的五大陀罗尼,五处种子字,五处应安的梵书咒文,五宝、五甘露、五药、五谷、五香的用法,楟木的采取、制造和安装。末后附安像法(请灵光安住像内的仪轨)。

  九、造像福,说明造像的福德,广引唐提云般若译《大乘造像功德经》文。造像量度,见于记载的,三国时的曹不兴已经精确地掌握了佛像人体比例。可见造像量度的知识久已为内地的造像家所掌握运用。但师资集承一直都是口传心受,没有成文的典籍。藏文丹珠尔关于造像的四种著作,是古代造像技术的重要记录。工布查布很善巧的把它们的重要内容译纂出来,特别是《造像量度经》的颂文,译笔非常流利谨慎,比藏文更为简洁明显。这是汉文大藏经中比较晚出的一部经典,也是关于古代造像艺术的唯一参考书。

  本书译者工布查布(《清史稿贩看范髻鸩荚欤诿晒盼谥槟虑卟柯淙耍妇粑ü笸OK杂自诒本┏ご螅ú赜铮赫蔽鞣ё芄埽婀芊搿K挂胗小睹掷掌腥⒃竿踬省泛汀兑┦ζ叻鸸┭枪烊缫馔蹙罚匀氩亍?/p>   本书单行本译出后即刊行,乾隆十三年(1748)允禄重为校刻,并作序文,题名爱月居士(允禄精数学,曾参与修《数理精蕴》,乾隆元年掌工部。校刻清龙藏时,曾总理藏经馆事务,工布查布则为第一校阅官)。同治十三年(1874)金陵刻经处复有刻本。

  近代国际研究造像的学者经常引用到本书,日本逸见梅荣曾译本经及续补为日文,并加注解(载《国华》470~477等期),又以本书为主要依据写成《印度礼拜像之形式研究》。(隆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