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
《菩提道灯论》,是中国藏族佛教迦当派的一部主要论著。它在短短的六十九颂半中,概括了显密大小乘的重要义理,并解决了许多"大小相违、显密相违"等问题,在西藏后弘期佛教中起过重要作用,所以一般藏族佛教学者都很重视它。
这部论是阿底峡尊者初到阿里(今西藏自治区境内)时,于宋庆历二年(1042)应菩提光所请而造的。传说菩提光劝请造论时提出了七个问题(即两个属于共乘"三乘共教"的,两个属于波罗蜜乘"大乘不共教"的,三个属于密咒的问题),阿底峡简略地概括一切大乘教义,并按照他自己修学的智力造了这一部论,以阐明整个佛教。阿底峡曾为这部论造过一部自注。至于七个问题的具体内容,阿底峡传中没有明文。后来他赴拉萨弘法时,枯、俄等六位格什提出了"方便智慧分离能不能成佛?受菩萨戒需要不需要别解脱戒为所依止?未得金刚阿阇黎灌顶可以不可以讲说续部?行梵行者可以不可以受上二种灌顶?未受灌顶的人可以不可以修持密咒?"等五个问题请问阿底峡。阿底峡说:"这些问题我都解说在《道灯论》中了。"这五个问题与菩提光所提七个问题是同是异,不可得知。另有一部《菩提道灯论》的注解,传说是拿措译师所造,内中列举了七个问题:一、大乘道所依的补特伽罗怎样?二、异生身中能不能发菩提心?三、菩萨戒需要不需要别解脱戒为所依?四、有别解脱戒者受菩萨戒时,是前一种戒体转成后一种,还是二种戒体并存?五、修集二种资粮需要不需要方便、般若双运?六,中观、唯识以何理为究竟?七、入大乘密咒门当如何行?对《道灯论》的全部论文,即依着七个问题次第解释。
这部论是偈颂体,全论有六十九颂半,除第一颂礼敬三宝发心造论,和最后一颂述造论情形外,其余六十七颂半正说明从因至果的修行过程。
正论可分为二段:第一明修大乘道的士夫,第二明所修的正方便。明修大乘道士夫的有四颂(第2至5颂),说进修佛法的人总有三等,即名三士:一、唯从自利出发,由怖三恶趣苦,希求人天快乐而止恶修善的,名为下士。二、也从自利出发,由怖三界苦,希求涅槃而修戒定慧三学的,名为中士。三、以自身诸苦,体会他人的痛苦,从利他心出发,为除一切众生痛苦而发心修行的,名为上士。这三类士夫修道的次第就叫"菩提道次第"。在这三种士夫中的上士是修大乘道的士夫,中下二士在未发大悲心之前则不是修大乘道的士夫。这就解答了上述七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大乘道依何等补特伽罗)。
明所修的正方便中,先总叙说正方便,即第六颂。次分五种方便:一、归依三宝有三颂(第7至9颂),说明归依三宝的行仪。
二、明发愿、行二种菩提心有二十五颂(第10至34颂),此中先明发愿菩提心有九颂半,说明愿菩提心,即先须发慈悲欲度众生的誓愿,其次以不可退转的志愿发求成佛的心。后叙说愿菩提心的功德和应当守护的学处。这就解答了上述七个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异生身中能不能发菩提心)。后明行菩提心有十五颂半,说明受菩萨戒之后,愿菩提心才能增长。受菩萨戒者要先具足七众别解脱戒的任何一种,尤其以比丘戒为最重要(其不堪受别解脱戒者也须先具足远离十恶业道的十善戒),否则不堪受菩萨戒。并说受菩萨戒和受后,当制止诸烦恼恶行,善学三聚净戒,努力修集菩提资粮。这就解答了上述七个问题中的第三个问题(菩萨戒需不需依止别解脱戒),兼带着解答了第四个问题(菩萨戒与别解脱戒的戒体为一为二,就三聚戒中的律仪戒体而言,可说是同,就摄善法等戒体而言则相异)。也解答了枯、俄等所问的第二个问题。
三、明引发通智利他的胜方便有七颂半(第35至42上半颂),说明修集福智资粮,作利他事者。为能作利他事须修奢摩他和具备修止的支分(止的资粮)已具足修止的资粮,方可以住心一境,修奢摩他后引发神通,而广作利他事业。
四、明双运方便、般若,修集二种资粮的方便有十九颂(第42下半至61上半颂),说明般若与方便双运方能断除二障。并说明般若、方便各别体性,要由方便(即布施等五度属于福德资粮的)所摄持的般若乃能趣证菩提,不是只修空无我理即能成佛。其般若的体性,为通达蕴界处无生性空的智慧。抉择诸法无生性空,故略说"四句无生"、"四因无生"(自他共无因)、"一异无性"、"缘起性空"等四种道理,指示观一切法无性的方隅。由般若力知一切法皆无自性,般若本身也没有自性,如是了知能缘所缘都性空无我,即能断除一切戏论分别,得大涅槃。由了知一切法无生无性,修无分别,渐历煖等四种善根,证入极喜等十地,不久即能证佛大菩提。这就解答了上述七个问题中的第五个问题(修集二种资粮需要不需要方便、般若双运)和第六个问题(中观、唯识以何理为究竟),也解答了枯、俄等所问的第一个问题。
五、明密宗不共修集二种资粮的方便有八颂(第61下半至69上半颂),说明菩萨为求速疾圆满二种资粮当学密法。凡学密法必须依止师长先受灌顶,清净守护三昧耶律仪。但受梵行戒的人,不可传也不可受真实的"密灌顶"和"智慧灌顶",只能受金刚阿阇黎灌顶(瓶灌顶摄),和听受讲解密部经典和修护摩等密法。至于通达诸法的瑜伽师,则随便怎样做都没有妨碍。这就解答了上述的第七个问题(入大乘密咒门当如何行),也解答了枯、俄等所问的后三个问题,也解决了持戒律者与修密法者的矛盾。
又上士所修的五种正方便也就是菩萨的三增上学:"归依三宝,发二种菩提心"为增上戒学,为发通智而修奢摩他即增上心学,双修般若、方便及修密法速疾圆满二种资粮即增上慧学。因此,一切菩萨行都不出乎戒定慧三种增上学。
本论的主要典据,除诸部大乘经外,还有龙树、无著、觉贤等名家著作,如受菩萨戒处依据《菩萨地》,修定处依据《定资粮论》,说般若处依据《七十空性论》等,故是总集诸家之作而成。
这部论总摄一切佛经要义,空有两家的修法,汇合龙猛、无著、寂天三派的教授,把三种士夫所修的法门都包括在内,是阿底峡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为后世藏族佛教学者所普遍称赞。
菩提道灯论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
相关阅读
-
四智
【中国佛教】 四智,具云四智相应心品,又简称四智心品,意即与四智相应的一聚心、心所,是菩提的四种德能,亦即佛的四种智慧,是转有漏的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及前...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65) -
金光明经
【中国佛教】 《金光明经》具名《金光明最胜王经》(依据梁真谛三藏所传)。在此经整部译出以前,西晋竺法护早就有《菩萨十地经》的翻译(和本经的《最净地陀罗尼品》内...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45) -
南海寄归内法传
【中国佛教】 《南海寄归内法传》,简称《南海寄归传》,四卷,唐义净撰于南海室利佛逝。义净(635~713),齐州(今山东济南地区)山庄人。出家以后,仰慕法显、...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62) -
四重二谛
【中国佛教】 四重二谛,是将真俗二谛开显为四重,在中土各宗中,三论宗和慈恩宗都有四重二谛说。三论宗的四重二谛,是就真俗二谛所含有空、二不二、非二非不二等意义互...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54) -
读体(1601—1679)
【中国佛教】 读体,号见月,是明末清初重兴律宗的巨匠,世称见月律师。俗姓许,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生于云南楚雄。崇祯元年(1628)伯父去世,他信了道教,...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46) -
彭际清(1740—1796)
【中国佛教】 彭际清,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士,际清是他受菩萨戒的法名。他生于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一个典型的士族家庭。父祖都以科第仕宦,际...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