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
【中国佛教】  五明(具称五明处),是印度古代的五类学术,即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和内明。其内容如《西域记》卷二说:声明,释诂训字,诠目疏别;工巧明,伎术机关,阴阳历数;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艾;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伪;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瑜伽师地论菲腥亓χ中掌贰方馐推腥那蠓ㄋ担腥Φ鼻笠磺衅腥胤ā⑸挪胤ǎ磺写β郏磺惺兰涔ひ荡β邸4酥校腥胤ê蜕挪胤ㄊ粲谀诿鳎磺写β壑干鳌⒁蛎鳌⒁椒矫鳎磺惺兰涔ひ荡β奂垂で擅鳌R虼耍迕饕舶舜蟪似腥У娜垦酢?/p>   声明的内容,据《瑜伽师地论肺潘傻亍返慕馐途哂辛啵阂弧⒎ㄊ┥杞ⅲ⒁迨┥杞ⅲ⒉固刭ぢ奘┥杞ⅲ摹⑹笔┥杞ⅲ濉⑹┥杞ⅲ⒋λ允┥杞ⅰ7ㄊ┥杞⒅该怼⒕渖怼⑽纳淼鹊墓钩伞C硕杂谑挛锘蛳窒笤谌鲜渡闲纬傻母拍睿ㄏ搿⒒蛎疲C墓钩桑怯冒凑展勾史椒ㄋ闪⒌淖帧h笪闹泄勾实幕镜ノ皇亲纸纾纸绺郊幼衷导垂钩梢桓鲎值闹Х郑ㄓ锘Х衷偌由献ㄓ镂玻┎殴钩梢桓鐾耆拇省S么市鹗鍪挛铮庖逋耆莆痪洌渤莆拢闹讣锹加镅缘淖帜浮h笪淖帜钢杏性粢皇母觯桓ㄒ羧觯灿凶帜杆氖吒觥T艨梢缘ザ莱晌桓鲆艚冢ㄒ粜敫郊釉舨拍芄钩梢桓鲆艚凇T诜ㄊ┥杞⒅忻⒕洹⑽母髯远嗍芎隙裕滴怼⒕渖怼⑽纳怼R迨┥杞⒅缸忠宓囊恢址掷啵椭泄糯质椤抖拧废嗨啤!惰べなΦ芈邸分芯俪鍪忠澹焦攀兰褪币恍┯《群臀鞑氐姆鸾萄д弑嘧氲蔫蟛亍睹宕蠹芬逊治儆嗝帕恕2固刭ぢ奘┥杞⒅该实扔心猩唷⑴嗪头悄蟹桥啵约岸视谐跏浚ǖ谌顺疲惺浚ǖ诙顺疲┖蜕鲜浚ǖ谝蝗顺疲┑那稹J笔┥杞⒅付实氖碧缺浠h笥镂姆ㄖ杏惺奚渲辛奚碧!惰べなΦ芈邸分芯俟ァ⒐ナ馐ぃ床畋穑蠢础⑽蠢词馐ぃ衷凇⑾衷谑馐ぃ庑┫嗟庇诒硎碧牧雎奚J┥杞⒅该实扔幸谎浴⒍院投嘌缘姆直稹4λ允┥杞⒅赣《裙赜阼笥镂姆ǖ鹊母髦致壑λ歉韭鄣囊馑迹允侵Х致鄣囊馑肌>菘⒌缆缀鸵寰坏热说募鞘觯鞲韭郏ùλ┯兴模弧⒔俪蹊笸踉煲话偻蛩躺髀郏⑵浜蟮凼吐晕蛩蹋⑵浜箦榷嗌杪蓿ɑ蝈鹊ド杪蓿┯致晕煌蚨蹋摹⒆詈蟛隳嵊致晕饲獭T谛适贝岸致垡咽Т缓蠖凵辛餍小U庵指韭勰谌莅ㄎ宸郑弧⑾嘈亲值慕岷戏椒ǎ欢⒚牛省⒋实倪椒ǎ蝗⒆苈裕歉春献值墓钩煞椒ǎ凰摹⒈艘妫衷谖姆ㄊ橹幸裁诙杂镂玻侵讣拥矫市杂锘罂梢孕纬尚伦值囊恍┯镂玻晃濉⑿担腹赜诙实谋溆梅ㄒ约暗谝恍杂镂驳母郊臃椒ǖ取I鞯闹Х致圩酆闲屎鸵寰坏募鞘鲇邢铝形逯郑阂弧⒆痔甯陨髀廴偎蹋ㄒ寰淮囱А断り颊隆酚幸煌蛴嘧郑儆嗨蹋隳嵩欤欢⑸鳌堵在埂繁舅桃磺蹋隳嵩欤蝗ⅰ栋私缏邸钒税偎蹋ㄒ寰淮磺蹋凰摹ⅰ段旁皴嚷邸芬磺灏偎蹋ㄒ寰淮磺蹋晃濉ⅰ段履堑芈邸范灏偎蹋ㄒ寰淮磺蹋R陨衔迓劬菀寰凰凳怯《妊吧骺急匦薜穆鄣洹P扪У哪晗蓿断り颊隆吩剂拢鳌堵在埂吩及嗽拢笕衷既辍>菀寰凰担檀酥笠ш^耶昳底所作的《苾栗底苏呾罗》,有一万八千颂,约学五年。其次为钵颠社罗所造的《波你尼经释》,有二万四千颂,要学三年。最后为护法菩萨的《杂宝声明论》,据玄奘传说有二万五千颂,义净传为一万四千颂,但以本颂为伐呵利所造。玄奘和义净两家关于这一部书的传说似乎有互相抵触的地方,但是我们知道护法大约卒于公元555年前后,而伐呵利据义净所传,他卒于公元650年左右,时代显然比护法为晚,所以护法之作应当先出,而后伐诃利乃是加以编订或摄略。关于声明论的著作大概以护法这一部论为登峰造极之作了。

  关于声明的著作,汉文传译的比较少,唐代有智广的《悉昙字记》,宋代有惟净等编的《天竺字源》,都属于《悉昙章》一类。西藏方面关于声明论的翻译比较完备,重要的著作如波你尼,月官,辩才天女,和迦罗波的各种记论和经,都有译本。此外如金师子的《黄金藏》,檀真的《诗镜》等也有译本。西藏历代佛教大师关于声明的著述也很丰富。

  佛教中关于“因明”的系统叙述也以《瑜伽师地论》中《闻所成地》一段讨论因明的文字为最早出。在《瑜伽师地论》中所说的因明,事实上是一种辩论的方术,所以书中以和辩论有关的七事来解因明。七事为论体,论所依论处所,论庄严,论堕负,论出离和论多所作法。现存汉译本有传说为龙树作的《方便心论》和《回诤论》,从书的内容看来,不会比《瑜伽师地论》出世更早。在无著所著《显扬圣教论》中关于因明的部分全引《瑜伽师地论》原文而没有什么改动。但在《集论》中略有发展。到世亲时,据说他有《论轨》的著作,而真谛所译《如实论反质难品》也题为世亲所著(《如实论》原本据达摩笈多传说有二千颂)。以上是公元500年以前的佛教因明著述。到了公元六世纪初,佛教因明学者陈那出世改订作法,约五分为三支,所制因明论典共有八部,一、《观三世论》(有西藏译本),二、《观总相论》(义净译),三、《观境论》(即《观所缘论》),四、《因门论》(西藏译本作《因轮》),五、《似因门论》,六、《理门论》(玄奘译,《因明正理门论》),七、《取事施设论》(义净译,《取因假设论》),八、《集量论》(义净译四卷佚;西藏有二译本,现存;1980年,法尊据持财护论师与雅玛参贾藏文译本,参考金铠论师与信慧藏文译本,译编成汉文《集量论略解》六卷出版)。陈那的著作由公元548年来华的真谛首先译出一部,即《无相思尘论》(《观所缘论》)。综合汉土和西藏的记载,陈那为世亲的弟子,而他的弟子有护法、商羯罗主和自在军。商羯罗主有《因明入正理论》之作,梵本和藏文译本均存,但藏译误题为陈那作。汉译本为玄奘译,玄奘的及门弟子神泰、靖迈、明觉、文备、文轨、璧公、窥基诸人均有疏释,其中只窥基的《疏》八卷现存,为后代研习因明的根本典籍。文轨的《疏》,支那内学院也有辑本印行。据玄奘传,护法也有关于因明的著作,现在已不可考。护法和自在军的弟子为法称,是陈那以后佛教中最著名的因明大师。他出世的年代历来都以为在第七世纪,事实上要早得多,因为护法的《观所缘论释》(义净译)已提到法称的见解,而在跋拿以前出世的妙亲的著作中也提到法称的名字,所以法称也应当是公元六世纪的人。法称关于因明的著作有七部量论,重要的为,《释量论》、《正理滴论》、《因滴论》等。法称以后有调伏天出,广释世亲、陈那、法称有关因明唯识的著作,西藏均有译本。据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调伏天约和无性同时,则也应当在玄奘入印之前出世。但调伏天对于护法学说不尽满意,在著作中时有流露,这或者是祖述护法之学的玄奘在传述中不加称引的原因。佛教因明的发展到法称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以后就没有什么特殊的创见了。法称的因明之学古代没有传入中国汉土,但是在藏地传习很盛,西藏历代佛教大师关于法称的因明著述也很多。

  医方明的内容完全和现代的医药科学相同,佛教的学者对于这一方面也曾作过出色的贡献。释迦牟尼在世时代的耆婆有医王之称,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传说为迦腻色迦王的御医的遮罗迦在《婆伽伐多史传》曾说他为有余龙王的化身,这有余龙王即佛教经典中常常提到的阿难陀龙王。迦罗迦遗有《医方集》。其后有妙闻的著作出世,为龙树所传习。西藏丹珠尔中现存有龙树的医方著作数种。更晚有父使出世,著有《八支心要集》等,西藏也有译本。父使也是一个佛教徒。

  印度的医药理论和方法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也跟着传来。早期经典中的四百四病说,中国古代医籍常常称引。印度医方明中所谓八支的分类也很早就传入中国。昙无谶在公元414~421年译出的《大涅槃经》提到八种药,释云公撰的《音义》解八种药为,一、治身,二、治眼,三、治疮,四、治小儿,五、治邪鬼,六、治毒,七、治胎病,八、占星。公元673~685年在印的义净,在他所撰的《南海寄归传》卷三中曾提到八医,一、论所有诸疮,二、论针刺首疾,三、论身患,四、论鬼障,五、论恶揭陀药,六、论童子病,七、论长年方,八、论足身力。又在义净所译的《金光明经烦∑贰分幸步驳剿闹植。ǚ纾龋蛋E,总集的治疗方法和八术的名称,为针刺,伤破,身疾,鬼神,恶毒,孩童,延年,增气力(公元五世纪初昙无谶所译的《金光明经烦∑贰分忻挥刑岬秸獍耸醯拿疲S《鹊囊绞樗淙幌衷诿挥型耆暮何囊氡玖鞔吕矗窃谔拼锼煎愕摹肚Ы鸱健分幸延行矶嗟し胶椭尾》椒ㄊ浅鲇谟《龋未嘧氲摹吨だ啾静荨泛兔骼钍闭渌嗟摹侗静莞倌俊分幸彩沼胁簧俚挠《瘸霾囊┪锖丸笪脑慵谝揭┲瘟频氖导希泄窖匀皇艿接《纫窖У挠跋欤ü赜谖鞑匾窖В慰础栋酥Ц事丁诽酰?/p>   工巧明的范围比较广泛,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五,工业明处有十二种,营农工业,商估工业,事王工业,书、算、计度、数、印工业,占相工业,咒术工业,营造工业,生成工业(据《伦记》为养六畜等),防那工业(织工),和合工业(据《伦记》为调解诤讼的事条),成熟工业(饮食业),音乐工业。从这些内容看来,佛教中的工业明处偏重于和人民物质生活有关的工艺、农、牧、纺织,建筑等应用技术,和印度古代相传的治病、战斗、星宿、祠天、歌舞等六十四能,大为不同。

  所谓内明,即指佛教中的菩萨藏法和声闻藏法,也就是诸佛的一切言教。《瑜伽师地论肺潘傻亍肪俪鏊南嗬此得髂诿鞔Γ弧⒂墒率┥杞⑾啵⒂上胧┥杞⑾啵⒂缮闶ソ桃逑啵摹⒂煞鸾趟χο唷J率┥杞⒅赣扇质伦苌阋磺兄罘鸬难越蹋ㄒ唬┧剽蚶率拢?(二)毗奈耶事,(三)摩怛履迦事。想施设建立的想,指名相,即佛教中一切专有名相的建立。摄圣教义的义指佛教所说明解释的义理。佛教所应知处则指佛教所应当知道的法数,在《瑜伽师地论肺潘傻亍分性俣灾潦姆ㄏ嗳舾芍郑泄摹洞蟪艘逭隆返仁榭梢运闶峭嗟闹鳌>荨惰べなΦ芈鄯菩萨地力种姓品》内明论有两个特征(相),一、显示正因果相,二、显示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相。佛教中分别因果有十因,五果。十因即随说因,观待因,牵引因,摄受因,生起因,引发因,定别因,同事因,相违因,不相违因。这十因又可摄为二因,一、能生因包括牵引、生起二因,二、方便因包括其余诸因。这二因或十因与四缘也可互摄,能生因即因缘,方便因即增上缘,等无间缘和所缘缘摄属十因中的摄受因。五果即异熟果,等流果,离系果,土用果,增上果(关于十因五果的详细解释,可参看《瑜伽师地论妨χ中掌贰返牡缆准牵?/p>   佛教中大乘教义的创立和发展,本来含有积极的入世精神,自《瑜伽师地论》中《菩萨地》提出五明为菩萨所求正法的内容,更使大乘救世的思想能够在实践上得到体现。《力种姓品》说,菩萨求学五明,是为了使无上正等菩提大智资粮很快地圆满,并不是不逐步学习五明的人能够得到无障的一切智智。大乘瑜伽系开祖的这个思想之提出,是使菩萨行和人生现实能够正确结合起来的一个特殊贡献。后来瑜伽系的学者如陈那、护法、法称、月官等人对于印度的声明、因明都作有创造性的发展,未始不是由于这一思想的鼓舞。关于医方明的著者父使的学系虽然不明,但是西藏现在通行的《八支甘露心要》则出于莲华生一系的传承,而莲华生则是属于瑜伽系的师子贤门下佛智足的弟子,在显教思想上,这种相承之迹仍是很显然的。

  (郭元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