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文(约六世纪)

无尽灯 发布于 2024-04-11 阅读(
【中国佛教】  慧文,一称慧闻;他的籍贯和生卒年月,传记不详。据《佛祖统记》卷六《慧文传》称他是东魏孝静、北齐文宣时(534—559)“行佛道者”,另一说他是北齐时(550—577)专业大乘的人。

  根据慧思自述的《立誓愿文》和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七《慧思传》,可知慧思生于515年,寂于577年,他自称二十岁到三十八岁遍历齐国,学习摩诃衍及亲近诸大禅师。在三十四岁那一年(548),受信州刺史的苦留,建立禅斋,说摩诃衍义;以后他就由北而南。慧思在亲近慧文并获得开悟,至迟是在他三十四岁之前的一、二年。这时慧文已是“聚徒数百,众法肃清,道俗高尚”的有声誉的大禅师了。慧思因闻名而往归依“从受正法”,在亲近慧文的第二夏而大悟。故慧文的弘化时期当自东魏开始,《佛祖统记》并说他“道化行于北齐受禅(550)之后”。《释氏稽古略》卷二称慧思依慧闻开悟为梁承圣三年(554),是不大可靠的。

  相传慧文是无师自悟的。他因读《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体会到“三智实在一心中得”;又因读《中论》四谛品,因缘生法即空、假、中一偈,联系构成了慧文一心三观和所观的一境三谛的思想的禅法。其后慧思传承了这法门而传给智顗。到了智顗它的内容更加以充实,从修观上更开展为一念三千的三谛圆融观,以为天台一宗的教观中心。慧文即是这方面奠定基石的人。

  慧文的禅法,似包含有中国初期传入的《安般守意经》、《般舟三昧》等,而以般舟系的大乘禅法为其心要。

  鸠摩罗什(401—413)在长安传译的《智度》、《中》、《百》、《十二门》论和有关禅经(《坐禅三昧经》、《禅法要解》等),学风在当时中国北方的影响当能存在。慧文远承其学,近复取资于北地六家禅师明、最、嵩、就、鉴、慧用心之法,更发展之。其一心三观之说,和当时传菩提达摩二入四行的壁观禅慧可(487—593)于东魏天平初年(534)在邺都“盛开秘苑”,依《楞伽经》藉教悟宗似相呼应。传之于慧思,思又传之于智顗,乃构成教观兼备,建立了天台宗。

  慧文禅法,虽资取于诸家,但师承是很不明的。天台宗建立以后,为了教人信服,智顗门人灌顶(561—632)曾在叙《摩诃止观缘起》中,援用北魏昙曜译的《付法藏因缘传》二十三祖的系统,提出了“金口所记”和“今师相承”的说法。金口所记,后来湛然名之为金口口承是“从前向后”,从大觉世尊法付第一祖大迦叶到第二十三祖师子止,以其中第十三祖为龙树。为慧文所祖承。盖谓“文师用心一依《释论》(《大智度论》),论是龙树所说,《付法藏》中第十三师。智者《观心论》云:‘归命龙树师’,验知龙树是高祖师也”(《摩诃止观》卷一)。“今师相承”是由智顗追溯师承业于思、文,而上接龙树,所谓“台(智顗)衡(慧思)慧文宗于龙树”(《摩诃止观》卷一)。今师即指智顗而言。

  除了上述的两种相承之说而外,后来湛然在《摩诃止观辅行搜要记》卷一,还提出与天台法门有关的九师相承问题。即列举明、最、嵩、就、鉴、慧、文、思、頠九人,并简单地说到九人用心的法门。九师中前六师,除“最师”是昙无最外,其余身世不详。据说,九师是记在《国清广百录》(原书已佚),且是不识根源的人所记;《续高僧传》的《慧思传》中也说,“思又从道于就师,就又受法于最师”;并说慧思开悟后“往鉴、最等师述己所证,皆蒙随喜”;故前六师中至少最、就、鉴三师在慧文与慧思之间无疑是有深切的关系的。

  (石鸣珂)

分享

复制链接

alstonduan@163.com

发送邮件
本站唯一联系方式为电子邮件